- 編號:42582
- 書名:中國古代法律解釋的學理詮釋/山東政法學院學術文庫.法學
- 作者:管偉著
- 出版社:山東大學
- 出版時間:2009年12月
- 入庫時間:2010-3-16
- 定價:20
圖書內容簡介
所謂學術,據《辭海》解釋,是指較為專門、有系統的學問。而學問則是學習、問難。①做學問、搞學術是一個艱苦的過程,它既要有努力的學習,又要有潛心的沉思,來不得半點馬虎,幾乎沒有任何捷徑可走。嚴格說來,學問與學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。何懷宏說:“學術是大家的,學術乃天下之公器,有規有界。學問是個人的,學問乃自我之心得,無端無涯。”②對大部分人文學科的學者來說,做學問主要是在書齋里面,得耐得住寂寞。雖然學者們要面對現實,但只有經得起冷板凳的磨煉才能產出真正的學術。做學問講究個人的修養,是把思想變成文字的過程。思想一旦變成用文字表述的作品,學問就成了學術成果。創新性的學術成果就是書齋里的“革命”,而“革命”性的學術是促使社會進步的精神力量。然而,學問是怎樣產生,又是如何變成學術的呢?
圖書目錄
導論
一、研究的緣起
二、研究的現狀及意義
三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
第一章 中國古代法律解釋的界定
一、中國古代法律解釋的內涵
二、專制權力與法律解釋:中國古代法律解釋權的
歷史考察
三、中國古代法律解釋的特點
第二章 法律解釋的對象:中國古代的法律淵源
一、法律淵源論——基于司法立場的解讀
二、制定性法源及其適用
三、宣示性法源及其適用
四、非正式法源及其適用
第三章 法源選擇的原則和方法
一、古代法官法源選擇所遵循的原則
二、法源選擇的主要方法
第四章 法律事實的判斷與認定
一、證據規則與事實的認定
二、事實判斷及其方法
三、法律事實的認定及解釋的原則
第五章 法律規范的解釋與適用
一、中國古代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與法律解釋
二、中國古代法律規范構成的語言特色與法律解釋
三、文義解釋及其方法
四、目的解釋及其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意義
結束語
后記